首页 > 关注 > 详情

【丝路话语】“网络厕所”亟待“监管净化”

来源:每日甘肃网-丝路话语 2023-08-14 20:18:58


(资料图)

贺成

“我发在自己社交平台上的照片,却莫名其妙被别人‘挂厕’了,对方发表了不少贬损我的言论,评论区里也都是对我的人身攻击。我很气愤很难过,却无计可施。”来自广东江门的谭女士是一名角色扮演爱好者,她不久前被好友告知,自己发在社交平台上的一组COS(角色扮演)照片被人“挂厕”了。(8月14日《法治日报》)

所谓“挂厕”,是指当事人照片、行为或言论被网友投稿至社交平台的“厕所号”,亦称“网络厕所”;而“厕所号”是在二次元、追星族、游戏圈中较为流行的一类隔空喊话式账号,网友可以通过后台向该账号发送私信进行投稿,账号所有者再将投稿以匿名形式发出。值得注意的是,因投稿的匿名性,不少人将“网络厕所”当作随意发泄的地方,在“网络厕所”的发文内容中,不乏对他人的言语贬低、人身攻击、辱骂等,评论区也是骂战频频,甚至“网络厕所”的关注者、投稿者和被“挂”者,有不少是未成年人。

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。“网络厕所”里面充斥着各种负面内容,如同一个脏乱的情绪厕所,严重破坏人们的上网体验,更让清朗的网络生态无处安放。特别是,随着“脏乱”不断累积,负面、消极情绪走向极端化,如不合法地披露“被挂者”个人私密信息,对其进行各种恶意的、不道德的谩骂和极端讨论形成网暴,甚至引发自残自杀,亟须相关部门及平台管理者重视,加大监督力度,及时予以干预,根据“网络厕所”文化的发展,不断优化完善敏感词处理系统,让违规内容无法发布,并完善专门的举报渠道,适当增加处罚力度和措施,对于造成恶劣影响的“网络厕所”文化参与者,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
不得不说,治理“网络厕所”有一定难度。因为,“网络厕所”中发生的侵权行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,包括平台在内的相关主体难以作出准确认定,同时账号难以搜索、圈层封闭性强、内部成员的高度匿名等因素,都使得举报处置变得困难。同时,参与投稿的用户以及账号内部人员对于“厕所规则体系”的忠诚度比较高,即使内部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,也更倾向于以“网络江湖规则”处理。但是,这也并非束手无策。

随着互联网治理工作的不断细化,尤其是相关法规的出台,比如《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》《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(征求意见稿)》等都对网络暴力作出了非常明确的规范,此时只要监管部门通过加强监督检查、建立举报机制、加强跨部门合作等介入和调控,社交平台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、强化技术手段审核、加强用户教育、积极与监管部门合作以及严格账号管理,用户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维权,“网络厕所”就能得到净化。

分享至:

上一篇:注意!京新药业将于9月1日召开股东大会 下一篇 :最后一页
x

推荐阅读

更多推荐